您好,您的提问关键词含有宫寒与上火两方面问题,二者的病理改变看似不相容,但临床上,确实存在这样的病证表现。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专业知识为您做准确的回答。所谓宫寒是指女性的发生了胞宫虚寒,中医学的胞宫等同于解剖学的子宫,虚寒是说明气血不足,子宫内寒气过重,由于血亏寒凝,患者常表现为小腹冰冷,腰部怕凉,痛经或经期明显的腹泻,以及月经不调,色黑量少,不易受孕,白带异常,手足冰冷,乏力头晕等问题。胞宫虚寒经常发生在慢性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内膜异位症的人群,以上表现可概括为宫寒的基本特征。

我观察很多患者朋友仅表现为宫寒问题,只是个别患者出现题主说的出现上火的症状,所谓上火就是上焦心肺火盛,引起的热盛肉腐口舌生疮,以及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面部痤疮等,可伴有火盛灼伤津液出现口干口苦,尿黄等表现。实际上,宫寒与上焦火盛的关系密切,中医学理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和佐证,具体总结如下。

★为什么会发生宫寒
青年女性发生宫寒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先天禀赋不足,肾阳虚弱。胞宫又叫子宫,女子胞,中医认为子宫调节可月经周期和孕育胎儿,类似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脏属阴,子宫亦属阴,所以,很多女性朋友即便是没有宫寒问题,腰腹也比较怕凉。女子胞(子宫),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黄帝内经》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难经》

女子惟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谓寒也。至若阴寒由外而入,生冷由内而伤,或至血逆,或为疼痛——《景岳全书•妇人规》

★宫寒与上火为何会同时出现
宫寒的发展可伴随出现上焦火盛,也叫“上热下寒证”,请注意,不是每个宫寒患者都会发生上火这样的问题,其发生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宫寒继发上热: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是气血充足的前提,“脾统血”“肝藏血”,二脏可分配调节血量,与冲脉共同负责胞宫的气血。《医学入门》说“冲脉隶属于肝”。所以女子月经不调多伴有情绪不畅,腹泻腹胀等症状,说明肝脾收到了影响。《内经》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属火脏,为阳中之阳,主一身之血脉运行,子宫的气血依赖心气的推动,经络上,子宫的络脉与心相同,心气下降助推气血运行。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黄帝内经》

②下焦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肾水寒凉,肾火不藏,虚火上越形成上焦火盛。肾为水火之宅,主一身之阴阳,先天禀赋的肾阳不足,引起肾水寒凉,肾水过寒,虚弱的肾阳不耐受下焦的阴寒,而继发出现阳气飞跃于上,导致上焦出现火盛表现。中医把这个过程叫做“火不归元”,并把肾阳比喻为龙,龙为阳体,也叫“水寒龙不藏”。表现为下部冰冷,月经不调,腰酸乏力,伴有面部潮红,阵阵热感而汗出,口舌干燥,眼睛干涩等问题。上热下寒者,阳不得降而胸热欲呕,阴不得升而下寒腹痛——《医学入门》
阳热在上,而下正阴寒也,用阴寒以折阴寒,正投其所恶也,不特无功,而反有大害——《辨证录》

小结宫寒与上火的表现:①宫寒症状:因寒性凝滞,气血不畅,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出现腰腹冷痛,手足不温,经期腹泻,痛经,舌淡苔薄,脉沉细而弱。
②上热症状:多为宫寒继发,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口干舌燥,面部痤疮,粉刺,或有潮热自汗出,心烦心悸,失眠,舌尖红等。
★专业总结和建议
总结:临床上,朱大夫经常遇到宫寒伴有上火的患者,这种情况并不属于什么体质造成的,而是由下焦阳气不足,胞宫虚寒继发出来的表现。例如出现小腹冰冷,痛经,月经推后,量少色黑等宫寒反应,同时又伴有面红怕热,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失眠心烦等上热表现。究其原因是这部分人群多因整体失调,脏腑虚弱而引发。请注意,并非每个宫寒患者都有上火的症状,如果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时,朱大夫给您点建议,请供参考。

建议:宫寒与上焦火盛同时存在时,属于脏腑整体失调的复杂情况,尤其是发生子宫腺肌症和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时,不可自行服用某种药物调治,更不要自觉有上火症状而滥用药性寒凉的清热去火药,因上热多为标证,本是宫寒阳虚,越清热越伤阳气,宫寒就越严重。朱大夫建议,复杂情况应请中医师给予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平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避免急躁易怒,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最后,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文中参考了中医的经典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和看法,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