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肝阳上亢是中医学病证名称,通俗讲,肝阳上亢就是在病因的刺激下,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肝的气血失去了平衡,肝的阳气暴涨亢盛,由于阳气主升,冲逆于人体上部的心,肺,脑等部位而引起的诸多病证。朱大夫发现有些高血压病的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失调,肝阳上亢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头痛眩晕,头部胀痛而热。这些病证表现都与肝的功能失调有关。
人受气以成形,气失其平则成病,故肝木太旺则肝亢矣——明•《周慎斋遗书》

肝的生理功能体现在储藏血液和升发疏泄气机两个方面,由于肝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中医也将肝称之为“血海”,同时,肝还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分配,气属阳,血属阴,所以肝的功能被总结为“体阴而用阳”。肝气可疏泄肝的血液以正常运行营养于全身,肝血可制约肝气防止过于升腾亢盛。中医认为,人体脏腑的功能互相配合协调,例如饮食水谷,化生气血精微,可充养肝血,也可补充肾的精气,肾精可滋养肝血。

若饮食不节,情绪不畅,劳疫过度,年老体衰,导致脾胃失调,肾气亏损,时肝血不足,不能制约肝的阳气,就引起肝阳上亢的病证了,所以,肝所藏的血不足,是肝脏阳气亢盛的病理基础,那么,肝阳上亢与现代医学的什么疾病相关联呢?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专业知识,为您做全面准确的解答分析。

★肝阳上亢发生的病理基础
肝为五脏之一,主升发条达疏泄人体的气机,所谓疏泄气机就是维持气正常升降运动的关键脏器,中医取象比类的将肝比做“木”,肝气也叫木气,木的特性就是喜条达顺畅的,那么,肝也一样,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正常的运行方向就是向上升发,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肝血需要回归到心脏,在由心气推动血脉运行;二是肝气可以温养壮大心气,源源不断的为心提供能量。由此可见,肝气的升发并非单打独斗,肝血在不断制约肝气的运动,防止肝气暴涨。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结的意思就是局部气的亢盛,肝气郁结时间久了,气为阳,阳主热,气郁就会化火。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就是郁结化火的意思,火盛之后就会消耗肝的阴血,阴不制阳,肝阳就会上亢了。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故有“肝为血海之称”——唐•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此外,内源性的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或脾胃虚寒导致肝木郁结,肝气暴涨,肝火伤阴,以及肾虚不能滋养肝血,也可造成肝血不足不能制约肝气,肝气亢盛,气为阳,阳性主升,常为造成肝脏阳气上亢的另一主要原因。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四圣心源》

★肝阳上亢的临床表现
肝阳上亢发生后,表现症状常与失调的脏腑相关,也就是说肝阳上亢只是一个疾病的标,而疾病的本可能存在于肝血不足,肾气亏损,脾虚痰湿等病理基础。根据肝的功能失调可将肝阳上亢总结为如下表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黄帝内经》

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黄帝内经》


肾水虚少,肝枯木动,复挟相火上踞高巅而作眩晕,所谓风胜则地动,火得风而焰旋也——《格致余论》
★肝阳上亢易伴发的疾病
肝阳上亢大多是复杂的形成机制,常见的发展方向是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盛伤阴→阴血受损→阴不制阳→肝阳上亢。由肝阳上亢而阳亢生风,若脾肾同时失调,痰饮血瘀都可发生,脏腑经络手足,形成的病证较多。例如头痛,眩晕,心悸,胃痛,淋证等。一般多发生于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缺血,脑出血等。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医学衷中参西录》

★防治与建议
由于肝阳上亢病机相对复杂,调治起来难度较大,如发生于功能性疾病中,例如植物神经紊乱,通过平肝潜阳多可获得疗效,如发生于高血压,脑梗死类疾病,并非单纯的镇肝潜阳就能解决。因为越严重的疾病,其病机非常复杂,需要请专业医生给予指导,千万不可大意。

建议:肝阳上亢患者必须注意情绪,不可过度的急躁易怒,饮食宜清淡,肥甘厚味辛辣油腻的食物减少摄入,尽量不要熬夜,年龄偏大造成的肝阳上亢,需要综合分析,才能针对解决,如出现复杂问题或较为严重的疾病,应当明确诊断,并给予对症处理。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以及个人经验和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