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农经**时间发稿《牧原食品被龙大肉食数据打脸 上市路坎坷》,揭露了合作双方数据打架的事实。尴尬的时间在为上市通过的牧原食品带来变数的同时,对尚在排队申请的龙大肉食也是致命一击。
牧原食品与龙大肉食的合作始于2008年,双方共同投资组建了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河南龙大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其中龙大肉食持股60%,牧原食品持股40%。
但长达4年的合作并未给双方带来默契度的提高,采购数据、生猪销售额、生猪营业收入的数据打架至少意味着其中一方涉嫌数据作假。
据牧原食品和龙大肉食的招股书,可明显看到,双方在09到11年的生猪销售额总数相差10.87万头、而3年中的生猪营业收入则相差2亿元,而从09年到11年6月,龙大肉食向牧原食品采购金额则每年出入1000万元左右。
而这将对龙大肉食产生巨大的震荡反应,特别是在其存在质量问题、疫情风险等前科的前提下。
质量问题拦路
2011年6月,消费者在振华量贩超市买到了龙大有囊肿的猪肉,同时由于肉的问题,消费者要求厂家和超市赔偿却出现冲突和纠纷。
2011年10月,山东一位消费者在青岛的大超市购买龙大嫩牛肉,但却购买到不符合嫩牛肉标准的假嫩牛肉。针对假嫩牛肉,销售人员解释不清原因,*后只能厂家向消费者道歉。
同年12月,山东省质监局还公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生产加工环节食品产品省监督检验结果,在抽检的3218种食品中,不合格产品497类,占15.4%.其中龙大进入"黑名单"。
对于一个食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是致命伤。
不给员工上保险 疑是财报粉饰
多年以来,龙大集团拒绝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而违法用工涉及达1.4万余名,占企业员工人数的80%左右,据悉龙大集团每年规避社会保险资金近一亿元。
而龙大集团副总经理张德润则表示,不给员工办理各种保险,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通病",因为一些员工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办理保险非常麻烦,连员工自己也不愿意办理。
龙大员工的一句话说出了真相!"如果我们坚持让公司办理社会保险,结果将是失去工作。"
而实际上,龙大肉食如此"抠门"是为了冲关IPO而获得财务数据粉饰。以龙大集团2008年1至2月份的利润总额为1828万元,如果为全部员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这两月则会多出1400万元左右的支出。
存货过多 营销业绩不稳定
据招股书显示,2009年末、2010年末、2011年末,龙大肉食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6.09%、24.97%、12.92%
龙大肉食存货中 19.01%以上为冷冻肉,当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冷冻肉的库存量越大,对成本上升的延迟作用越强,但生猪和猪肉价格较大幅度或较快下跌时,库存量越大,成本压力越大,还可能需要计提较高的存货跌价准备,将对龙大肉食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动物疫情侵袭 风险加重
由于龙大肉食的主营业务为生猪养殖和销售,所以其存在生猪等动物疫情风险。
近年来,全球每年新增一种动物疫病,一些老的动物疫病由于**变异、突破种间屏障等因素,也造成了严重危害和影响。
生猪养殖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将从两方面对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会导致猪源减少,生猪收购价格发生大幅波动;另一方面可能引发消费者对猪肉及其制品的心理恐慌,导致消费需求减少,从而对龙大肉食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农经认为,本身弊病缠身的龙大肉食,在加上如今的数据涉嫌造假,预计其IPO难度将加大,甚至会夭折。而刚过会的牧原食品也将遭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