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小麦价格持续上涨,面粉价格也水涨船高,但仍无法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多年来价格较平稳的面粉,近期出现一股罕见的涨价势头。羊城晚报记者发现,广州市场的面粉批发价在近一个月内已上涨了13%左右。记者调查发现,导致面粉涨价的原因是近期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面粉企业来说,却仍然无法缓解高成本带来的压力,进而陷入大面积停产的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面粉价格上涨,下游食品的涨价压力剧增。面粉涨价难缓小麦涨价压力羊城晚报记者日前走访广州面粉批发市场,批发商普遍反映面粉价格飙涨。在广州市瑞宝粮油食杂批发市场,一位批发商透露,*近一个月内市场销量*大的五得利面粉已从不到80元/25kg涨到了90元/25kg,涨幅达13%。有面店老板称,其长期使用的特级面粉价格一年内上涨了近4成,“是这十几年来增长*厉害的一次”。据了解,导致面粉涨价的原因是其原材料小麦的价格持续上涨。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粮食局公布的价格监测报告中看到,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小麦价格就成为涨价的“常客”。该局28日公布的报告称,“由于前期产区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省内市场小麦粉批发价明显上涨”。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今年面粉价格较往年涨幅偏大,主要是因为国家为确保小麦种植户收益,调高了2013年小麦*低收购价,导致大量农户的惜售心理走强。再加上玉米与小麦之间价格倒挂,使得小麦大量进入饲料业,市场供应也有所减少。然而,在原材料小麦和成本面粉双双涨价的态势下,中小面粉厂却成了“牺牲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家中小面粉厂陷入停产。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孙光梅曾向媒体透露,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一些省份的面粉厂都已出现了停产现象,但各个地区停产的时间段和严重程度不一致。拿停产率*高的2012年11月底计算,河南平顶山汝州一带,约有90%的面粉厂停产,鲁豫冀交界处停产情况相对较轻。下游企业暂时不敢涨价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某大型米面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农业领域存在“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的现象,公司目前承受着较大的小麦涨价的成本压力,去年曾经调过一次价格,但上调幅度远低于成本上涨幅度,目前将在企业内部和下游经销商之间消化,不敢贸然涨价。从2013年元旦开始,北京等诸多北方市场的面食店直接贴出了涨价告示。号称“中国挂面**股”的克明面业财报显示,去年上半年其原材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约为75.78%。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在去年年底已经根据成本等综合考量,对产品价格进行了一次调整。进入2013年后,该公司的面粉收购价平均每吨上涨了100多元,但近期没有涨价的计划。而康师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料涨价潮袭来,企业能否挺过来还得看综合实力,尽管目前市场上牛肉和面粉的价格都出现上涨,但康师傅将以量制价。其财务总监林清棠则称,预料今年食材成本将持平或轻微下降,故目前公司产品没有加价计划。徐福记相关负责人称,公司2012年第四季度的面粉成本基本上与上一年同期持平,全年平均也与前一年大致持平。但进入2013年后则上涨了约5%,不过成本压力暂时不会反映在春节的产品上,目前没有任何调价的计划。记者 刘勇链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小企业事实上,在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容易受伤的人”。中药材———由于气候、收成、游资炒作等众多因素,从2009年起,中药材价格开始飙涨。涨势一直持续到2011年下半年,中药材市场才慢慢进入下降通道。其中,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其中近三成涨幅超过一半、有6%的品种涨幅超过181%、2%的品种涨幅超过300%。受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影响,不少中成药生产企业已成本倒挂不得不减产或暂停生产利润微薄的中药成品。其中,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就曾因此而停产了两款广为使用的中药饮片,板蓝根冲剂与感冒退热颗粒;天津同仁堂集团当时也因为板蓝根、银花价格较前一年上涨五倍以上,药品原材料采集成本价已高于国家限定药品*高零售价,而不得不将板蓝根颗粒、双黄连颗粒停产;河南宛西制药当时也决定停产脑血康口服液,部分减产健胃消食片。食用油———去年6月份,美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1956年以来*严重的干旱,当地大豆一度被炒作价格暴涨。由于国内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对价格的大跌大涨毫无抵抗力。国内企业甚至出现用美国进口大豆压榨一吨豆油亏损约400元的局面。前期高价买入大豆的压榨企业*惨。去年年底,来自机构监测的开机情况显示,黑龙江省内东部、西部多数中小压榨企业都在停机状态。黑龙江大豆协会甚至预计,在当地有九成左右油脂压榨企业停产。乳业———在乳品行业,不少中小乳品加工企业也成为了原料奶涨价的“牺牲品”。在经历了****事件后的2009年,原料奶市场“元气大伤”,至今仍未恢复,再加上冬季是产奶淡季,原料奶供不应求。当时,在国内原料奶主产区,原料奶收购价上涨了50%-80%,*高的甚至达一倍。同时,因为新西兰奶粉报价低,国内奶粉企业无利可图,只能纷纷选择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