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批16种使用QS标志的食品质量安全公告。 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坚持从源头抓质量,全面整顿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对食品实行了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生产许可制度,即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备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条件、质量管理、储存运输、包装标识、生产人员等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销售食品;二是强制检验制度,即要求企业履行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的法律义务;三是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即要求企业加贴QS标志,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以来,大量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食品企业停产、转产或被市场淘汰,规模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方便面、饼干、冷冻饮品、白酒、葡萄酒、啤酒、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6种食品已全部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符合条件的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已获得生产许可并在产品上加贴了QS标志。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上述16种食品生产企业总体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同类食品的95%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左右。 公告的16种食品生产企业的获证情况如下:小麦粉生产企业16108家,目前已发放11946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大米生产企业约23000家,目前已发放20688张食品生产许可证;酱油生产企业6861家,目前已发放400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醋生产企业4933家,目前已发放356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生产企业分别为743家和859家,目前合计已发放1566张食品生产许可证;饮料生产企业(仅指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约20000家,目前已发放15286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方便面生产企业约500家,目前已发放46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饼干生产企业约3098家,目前已发放1663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冷冻饮品生产企业约3373家,目前已发放1560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葡萄酒生产企业约718家,目前已发放701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葡萄酒产量前十位的企业占全国葡萄酒产量的62.1%;啤酒生产企业约566家,目前已发放559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啤酒行业中100万千升以上的8家企业集团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54家均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白酒生产企业目前已发证8794家企业,利税50强白酒企业的利润占白酒行业98%以上,税收占76%。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对食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公告的16种食品的质量安全在这几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之前,全国抽查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矿泉水、乳制品、酒的合格率分别为63.29%、73.01%、61.75%、63.81%、64.41%、75.58%、75.2%。到2007年上半年,以上产品合格率均达到95%左右,其中小麦粉、大米合格率分别达到98%、99%。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保证了食品安全,促进了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及规模化企业的不断发展,淘汰了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企业,从根本上提高了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批16种使用QS标志的食品质量安全公告,今年还将陆续公布相关的食品质量安全公告。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公布食品使用QS的信息提请广大消费者注意,无QS标志的上述16种食品的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达不到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各级质检部门要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批使用QS标志食品的质量安全公告的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QS标志食品的监管,加大对无证生产企业的查处力度。对出现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QS标志食品的生产企业,要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依法注销企业的生产许可证;二是加大对小作坊的监管整治力度,严格限制其销售区域,*大限度地降低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不合格食品及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断完善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对在国家监督抽查、风险监控及其他监管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食品实行召回制度管理,对非法生产食品的违法企业,依法从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