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欧盟农业部长会议日前在卢森堡结束。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案。经过两天紧张的讨论,各方观点仍难接近,改革方案暂时搁浅。与会者*后决定本月17日再次召开会议,力争在20日和21日希腊萨洛尼卡欧盟首脑会议前敲定农业改革方案。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案早在去年7月由欧盟委员会提出。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不再与产量挂钩,而是与环境、食品安全等因素相联系。欧盟委员会负责农业和渔业事务的委员弗朗茨•菲施勒希望通过这一改革把欧盟农业从高产农业转化为“绿色”农业,把每年因补贴与产量脱钩而节省的5亿欧元用于农村发展事业。
欧盟的前身欧共体1962年开始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目的是增加生产、稳定市场、保障供应和保护农业生产者。该政策根据农业产量发放补贴,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欧盟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从不能满足粮食自给变成了重要的粮食净出口地区。但与此同时,共同农业政策也带来了产品过剩和财政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欧盟每年总预算1000亿欧元左右,其中仅农业补贴一项就占去400多亿欧元。欧盟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提高。
欧盟着手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改革也有来自外部压力的结果。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一些农业出口国对欧盟的农业补贴做法早有微词。比如,美国就对欧盟的农业补贴额高于美国3倍提出了强烈批评。面对如此国际压力,欧盟如不改革自己的共同农业政策,在今年9月的墨西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说话就会缺乏“底气”,不利于维护自己的立场。
其实,欧盟共同农业政策40年来并非一成不变:1968年欧盟出台了旨在减少农业从业人员,鼓励农业生产单位向规模更大、效益更好方向发展的方案;1972年欧盟推行农业结构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1988年欧盟又决定限制农业花费在总预算中的份额等。但这些改革与此次将进行的改革不可同日而语。菲施勒把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产量与补贴脱钩方案称为冲破*区的改革,一些分析人士甚至称其为一次“革命”,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共同农业政策鼓励多产的*初宗旨。
欧盟成员国对新的一揽子改革方案持两种态度:法国和西班牙等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受益国反对在2006年之前实施改革方案,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奶酪”;德国和英国等农业政策的主要出资国则赞成改革,但它们不赞同方案中将每个农业生产单位补贴限定在30万欧元之内的内容,原因是这些国家农场规模较大,限定后农场主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在方案公布后一年的时间里,菲施勒走遍欧盟15个现任成员国及10个准成员国,晓以改革的利害,一些国家的立场有所松动。本月10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施罗德在柏林宣布,他们在农业改革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据悉,德国答应支持法国提出的建议,将改革方案中确定的2004年开始实施改革推迟到2006年。作为“报答”,法国承诺将在工业领域支持德国。
一般来说,有欧盟“发动机”之称的德国和法国在欧盟建设问题上一旦联手,其他国家就只能“从善如流”了。但在此次欧盟农业部长会议上,其他各国却并没有因为德法协调了立场就统一了认识,甚至菲施勒本人也没有对德法达成的妥协表示赞同。看来,欧盟各国就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案还会有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