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食品市场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山寨食品多如牛毛。一瓶“营养快线”买到手里时可能就变身为“营养怏线”、本来想买“康师傅”却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康帅博”、喝瓶“汇源果汁”完了之后才发现是“汇原果汁”……山寨食品屡出不穷,这类食品与原包装相似度极高,大多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仔细看还真分不出来。“山寨食品”往往把农村、火车站等人口多、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地区作为**市场。“山寨食品”不仅涉及商标侵权,涉嫌不正当竞争,更严重的是绝大多数“山寨食品”中都存在生产卫生条件不达标、使用有毒有害包装物等行为,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山寨食品”泛滥,有几大原因:一是食品行业利润高、门槛低、容易模仿,而对其惩罚的力度较弱,使得犯罪成本很低。一些不知名的食品企业通过“山寨”搭上着名商标的便车,企图达到减少宣传成本、快速获取高额回报的目的;二是监管部门无法深入到所有地区进行执法,在一些监管空白地给山寨食品留下了生存的空间;三是一些消费者防范意识和**意识不强,使得山寨食品还有市场。另外,一些消费者发现受到欺骗时,又不愿为小钱**,结果是不了了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笔者认为,遏制山寨食品需要“人人喊打”。首先,要加大对山寨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施以重典,斩断背后黑色利益链;其次,要明确监管部门职责、赏罚分明,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对农村、火车站等监管薄弱地区,要加大监管力度,彻底**“山寨食品”的生存空间。*后,要加强山寨食品危害的宣传,教育人们抵制并举报山寨食品,使其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