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家零售企业,几乎在每个人的故乡都能听到它的名字。这些分散在各地的同名企业并不是大型企业旗下有着资产和股权关联的分店,而是一个叫“全国华联商厦集团”的成员单位。这些企业凭着“华联”的美誉,成长为地方性的零售巨头,但也难防“山寨”企业的侵权。辉煌起家四分五裂1989年底,由原国家商业部出资1.5亿元组建的“全国华联商厦集团”正式成立,集团总部设在天津。其*初的成员单位**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这是惟一一家由国家商业部统一投资、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的中国本土商业集团。曾就职于某家“华联商厦”的人士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是华联商厦*火的时候。华联商厦开到一些三线城市,从政府到当地居民无不欢欣。*****曾发表重要讲话,“将华联商厦这块民族品牌做实做大”;2006年,不满于集团和成员企业之间只是共用品牌的现状,其管理层希望通过引入国际资本整合旗下企业,并从海外上市做大华联集团。但至今上市计划不了了之。*近几年,全国华联商厦集团很少在业内提起。“集团和企业之间并无股权和资产关联,各成员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有走得很好的,也有倒闭破产的,但都跟集团关系不大。再加上其他商业品牌的崛起,华联商厦集团是有些没落了。”上述人士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借用“华联”名声的“世纪华联”却如野草般在各地注册、加盟,却罕见全国华联商厦集团**。横跨多领域发展事实上,“全国华联商厦集团”所涵盖的业态,不**于零售,还包括餐饮、酒店和娱乐行业。早在1995年,由原国家商业部开具文件,全国华联商厦集团总部在国家工商总部和商标局为“华联”、“华联商厦”品牌注册商标,核定服务项目涵盖百货、物流、酒店、音乐厅、娱乐健身俱乐部等行业,为各成员单位在本地区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以成都华联商厦为例,旗下除了超市和百货业态,其关联产业涉及大通燃气、东环酒店、华府金座餐饮、鼎龙服饰和华联物业,从事商业零售、酒店餐饮、投资开发、品牌代理、物业管理、会议接待和企业管理咨询等业务。“集团允许多业态使用‘华联’名称的初衷是为了把品牌做大做强,但摊子大了集团的掌控权就小了,各行各业的山寨华联也冒了出来,这势必会对品牌产生削弱作用。”上述人士说。“华联”招牌不再吃香记者在位于天津的华联商标官网上看到,集团赫然挂着加盟招商的信息,这种模式显然与*初由原国家商业部“钦点”的待遇相去甚远。有业内人士指出,不断扩大却与自身毫无关联的华联队伍,让许多成员单位逐渐淡化“华联”招牌。2007年以前,北京华联的门店一直使用写有“北京华联”四个字的招牌,其LOGO标识为“双飞鹤”的图案。但近年以来,北京华联一直在淡化“华联”招牌,从企业名称到门店LOGO,都统一成了“BHG”。虽然这被看做是北京华联的高端化路线,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华联”被滥用的对策。上海华联商厦也几乎在上海名存实亡。2005年,百联集团正式确定将“友谊百货”作为旗下社区百货的统一商号。“**百货”、“华联商厦”两大体系下的5家社区百货公司,已于2006年开始陆续翻牌为“友谊百货”。据了解,百联集团在统一社区百货商号的问题上内部曾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支持“华联商厦”品牌的观点还一度占据了上风,因为“华联商厦”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友谊百货”。但是百联旗下的购物中心已经确立了全国扩张路线,社区百货也将成为其主力百货业态,如果继续采用“华联商厦”商号,就难免与当地的华联企业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