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就在全球投资者屏息凝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政策例会之际,因美国旱灾而起的新一轮食品通胀却悄无声息地在新兴市场国家蔓延开来。印度尼西亚国家统计局本月1日公布数据显示,该国7月CPI年率上升4.56%,高于6月份的4.53%。统计局称,通胀上行主要受成本推动。经济学家预计,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因素以及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即将于本月9日召开的央行政策例会将延迟对5.75%的基准利率作出调整。除印尼外,斯里兰卡、印度等国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食品通胀的威胁。有专家警告,美国正遭受50年一遇的干旱天气,连续高温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而美国又作为全球*大的谷物出口国,预计旱情将有可能影响全球农产品市场甚至冲击全球经济。因此,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需做好应对新一轮食品通胀的准备。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现在还不必对此太过担忧,不管大豆、玉米还是小麦都不是亚洲核心问题所在。对于亚洲食品通胀而言,石油和大米更为重要。因此,2008年的粮食危机不会重演。
被烈日炙烤下的美国,从内华达到南卡罗莱纳的26个州,逾1000个县成为重灾区。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近期发布报告称,根据帕尔默干旱指数,中西部严重干旱覆盖了美国本土55%的面积,是1956年12月以来*严重的一次。美国农业部也在*新一期的全球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中,大幅调降全球产量预估。气象专家预计,未来两三个月,旱情还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连续高温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由于大豆、玉米等产品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市场预期持续高温和干旱将导致谷物类农产品减产,引发国际大豆、玉米价格大幅上扬。澳新银行驻墨尔本农业经济学家保罗·丁在接受彭博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美国今年农作物产量可能下滑20%至25%。7月30日,世界银行发出警告称,粮价波动令人担忧。据该机构统计,在2012年所有非稻谷类粮食产品中,包括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均普遍上涨。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涨幅分别超过50%和45%,大豆价格自6月初以来涨幅超过30%,自去年年底以来更大涨幅近60%。勇猛涨势目前还在持续,就在7月*后一个交易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价格在亚洲时段再攀新高。
令人担忧的是,其他国家也正受到气候问题影响,加剧了对全球市场的冲击。当前,持续不断雨水天气令许多欧洲国家的小麦减产;与此同时,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收成则因缺乏降水而受创。在印度,季风气候延迟到来,降雨较长期年均水平低了20%,而目前正是作物种植的关键月份,缺少降水势必对农作物产量造成重大影响。**证券驻孟买的经济学家瓦玛表示,目前基于批发物价指数(WPI)的食品通胀率为9%,预计会在未来数月将上升至两位数,这会使通胀率超过央行界定的上限。路透社报道称,在斯里兰卡,旱情正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该社对13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斯里兰卡通胀年率可能在7月加速上升至9.4%,创2009年1月以来新高。6月,该国通胀率已较去年同期上升了9.3%。在美国,由于美国大旱导致玉米价格飙升,也成为猪肉价格上涨的潜在威胁。
当然,尽管不少国家已经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威胁,但市场情绪并没有呈现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恐慌。“在2008年,稻谷价格上涨了两倍多,给贫困人口、尤其是亚洲贫困人口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目前稻谷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现有的大米库存还比较令人放心。此外,目前原油、化肥和国际货运价格低于2008年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降低粮食进口成本,也有利于下一季作物的播种和成长。”世界银行解释道。另有专家认为,受饮食习惯影响,亚洲国家对稻米的需求明显高于谷物类,因此玉米、大豆这两类谷物在亚洲地区的通胀指标中的占比不是很大。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联合主管纽曼日前发表研报指出,亚洲的确有结构性通胀问题,但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经济体的CPI构成中,大米和石油占到很大比重。“到目前为止,亚洲的大米价格仍得到较好控制,而伴随国际油价连月下滑,油价短期内不太可能回归高位。”他表示。
对中国而言,国际粮价的冲击似乎更为间接。分析认为,本次上涨主要是玉米和大豆,但这些主要用于饲料,在我国全部粮食消费中占比较小,因而不会引发全面通胀。中金公司研究部预计我国7月通胀将继续下行。食品价格环比降幅在0.4%左右,非食品价格受到成品油价格下调和总需求疲弱影响,预计环比零增长,低于历史均值的0.1%。结合食品和非食品价格走势,7月CPI环比将下降0.1%左后。加上去年同期较高的基数影响,预计7月CPI同比涨幅下降0.6个百分点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