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午开始,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和**人民医院相继接收到不同年龄段的多位患者。几乎所有人在被送到医院时都是同一个症状:“肚子突然开始疼,嘴唇及脸色很快发紫,连手指甲也变青了。” 后经两家医院医护生确证诊,这些人在病发前均食用了牛奶,症状食物中毒。截止4月8日上午,在当地两家医院收治的39名患者中,除3人(均为2岁以下儿童)**外,住院患者有9名成人。其余均为14岁以下儿童。 9日下午,又有14名患者已治愈出院,其余21名生命体征平稳。平凉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杨亚萍对本报记者介绍说,患者以儿童居多,经诊断为疑似亚***中毒。这些患者在被送到两家医院后,通过大流量吸氧、洗胃、灌肠以及静脉推注“美兰”等药物后,住院患者病情大都出现好转,其中病情较重的一名幼儿随后已转危为安。 9日下午5时许,平凉市公安局崆峒分局副局长朱乐民向记者介绍说,经平凉市、崆峒区两级公安机关在医院和涉案奶牛场的勘察,并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患者为高浓度亚***中毒。并可确定,30多患者饮用的是当地同一家奶牛饲养户马文选家出售的牛奶, 警方还介绍说,亚***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一般在腌肉和制作腊肉时使用,但都是微量使用,在平凉的一些五金店都可以买到。 中毒事件发生后,平凉警方控制了当事养殖户马文选和其他先关人。并对亚***的销售情况展开调查。 与此同时,平凉市崆峒区在辖区内紧急下发通知,让当地市民不要饮用散装鲜牛奶。8日起,这份加盖着平凉市崆峒区多个行政单位公章的“紧急通知”开始出现在各个居民小区的大门口,平凉鲜牛奶市场一时间人心惶惶。 据平凉市农牧局一份公开的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的时候,平凉市市政府已将牧草列入当地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为此还建立了一批奶牛示范点,奶牛产业也随牧草兴起而发展。资料还显示,由于由于效益比较高,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养奶牛的积极性日趋高涨。 该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的时候,平凉城区(崆峒区)就已经有500多家养殖户,其中99%属于农户分散养殖。 崆峒区养殖户马某介绍说,奶牛分散户即直接向群众出售牛奶的养殖户。牛奶被从奶牛身上挤出后,一般不同过中间的流通环节,直接供应给当地居民。 在平凉市区,居民购买牛奶的方式很简单。分散养殖奶牛的人家每天早上用摩托车载着当天挤下的牛奶沿街叫卖,需要鲜牛奶的居民先从叫卖者手中购买奶票。奶票的面值为1斤到2斤不等。牛奶的价格则为每市斤2元到2元五角不等。 据平凉警方在案发后的调查,4月7日平凉市的39名中毒者手持的奶票发放人均为当地马坊村养殖户马文选。 据马坊村村民的介绍,今年50岁左右的马文选不是当地人,系租用场地养殖,起初养殖黄牛,2009年开始改养奶牛。在马家养殖场的隔壁,一家吴姓养殖户也养着20头奶牛,两人合租了养殖合作社的场地。在当地村民眼中,马吴两家都为人很热情,两家的牛奶在村里口碑都不错。此前,村中的散装鲜奶都是由崆峒区十里铺及二十里铺的人配送的,后来,村民们渐渐改订马家吴家直接配送的牛奶。 平凉市区关于*喝散装鲜牛奶的*令下发后,影响*大的当属城区周围的奶牛养殖户了。因为中毒事件和政府的“*令”让鲜牛奶一下子没有了市场,人人谈奶色变。 崆峒区保丰村35岁的村民杨万清是当地规模比较大的奶牛养殖户之一,如今他牛圈里的14头牛有6头产奶。他给算了这样一笔账,4月7日前,他家的6头奶牛每天合计产鲜牛奶25斤左右,日销售收入一直徘徊在400至500元之间。从4月8日开始,不仅400到500元的日收入没有了,如今每天还被投入近300的草料费。 另一村民诉苦说,自己家如今到处都是牛奶。两个冰箱已经放不下了,只要送亲友。但让他尴尬的是,有些亲友受中毒事件的影像也不敢喝。不得已他只好用牛奶当水着给奶牛喝…… 几乎所有的奶牛饲养户都抱怨说是“出事”的牛奶这只“老鼠”害了整个平凉市区所有奶牛养殖户这“锅”汤。在诉说自己都是受害者的同时,这些养殖户也承认当地的线牛奶销售市场存在一定的隐患,即都是养殖户从奶牛身上挤下牛奶后,不通过任何检验检疫和监管,直接向需要的市民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