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农业部门组织专家测产,河南省今年秋粮总产预计178.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0亿公斤以上,今年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300亿公斤大关,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总产连续5年在250亿公斤以上,稳步增产。加上2004年、2005年,河南省粮食已经实现连续七年增产。 30年不遇的大旱、多年不遇的冰雹大风侵袭、50年罕见的特大冻害、小麦苗情30年*差……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一次次考验着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丰收的果实来之不易。 丰收是在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激励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直面灾害、众志成城,落实抗灾措施,指导农民科学生产等因素形成合力的情况下取得的。 从2006年起,全国范围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牲畜屠宰税,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就此终结。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种粮的补贴力度。2006年至2010年,全省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共计250.8亿元。政府的扶持,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侍弄庄稼,纷纷加大了对土地的投入。 与此同时,河南省各级政府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在太行山丘陵区,许多“望天收”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在黑龙港流域,过去只能收回种子的低产田变成了亩产逾千斤的高产田。目前,河南省的水浇地已占总播种面积的86%以上,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面积546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1.7%,形成了太行山、燕山山前平原粮食高产区,对提升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相对减少,粮食增产越来越难。如何迈过300亿公斤这个台阶,进一步提升该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良种是提高单产的关键,粮食增产的30%来自于良种。为此,河南省加快优良品种“引育繁推”步伐,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矮秆抗倒、抗旱节水、多穗抗病、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4041,一水千斤的石麦15,高产优质的农大108、蠡玉16,100%的全省粮食优种率,为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粮食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先进集成配套技术也在广大农村持续推广。目前,小麦适时晚播、测土配方施肥、精细播种、播后**、杂草秋治、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等配套技术;夏玉米增加密度、机械化免耕直播、“两晚”技术;薯类脱毒、地膜覆盖技术,在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与主导品种配套的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8%以上。 科学技术为粮食增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河南省粮食单产、总产稳定提高。今年预计单产321.78公斤,比2005年的亩产增加44.18公斤,同时,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3.8%,较5年前提高近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