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市场一直处于 “低温”状态,而2015年,全球植物油产量预计继续增长。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当年全球9种主要植物油产量将增长4.08%,至17695万吨。当年全球9种主要植物油消费量预计将增长4.5%,至17299万吨。由于供求依然宽松,食用油行情恐将难有起色。21日,山东鲁花集团副总裁宫兆海对记者表示:“目前,食用油行业都不景气,不过鲁花市场开拓并没有停止。”在食用油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不少“卖油郎”纷纷打起了酱油。益海嘉里今年启动了泰州丸庄酱油项目,鲁花集团则自2012年起正式进军调味品行业。油企跨界调味品行业有消息称,几个大品牌食用油近几年的综合毛利润率徘徊在6%左右,*低的时候甚至到 1.3%,可以说利润“比纸还薄”。而调味品行业的毛利润却高出食用油不少,一家上市公司中炬高新(600872,股吧)刚发布的今年半年报显示调味品的毛利率是35.83%。其实,调味品已成为部分粮油巨头的**大产业支柱,消费者更愿意花钱买口感好的中高端调味品。记者发现,小品种日式酱油则在粮油大军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少中高端品牌在一线城市销售增势强劲。包括鲁花集团、加加食品(002650,股吧)等都在布局这一领域。鲁花集团已经在该领域尝到了甜头。山东鲁花集团副总裁、调味品中心总经理辛旭峰告诉记者,上市两年来,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市场份额不断攀升。而这一切都源于2002年,鲁花董事长孙孟全到日本考察的一次经历。孙孟全发现日本人非常钟爱酱油,其酱油质量要高于国内酱油,不少随行朋友都会购买日本酱油带回国内。孙孟全想:酱油是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的,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做出更好的酱油呢?鲁花用10年时间培养了特有菌种,**净酿舱和纯物理压榨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生产出的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鲜香物质的含量达到了1.2克以上,高出国家特级酱油每百毫升0.8克的标准。辛旭峰表示,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2014年销售4万吨,2015年销售6万吨,达到*大产量。在2015年,鲁花集团又投资10亿元进行二期工程扩建,投产后自然鲜酱油将年产20万吨。调和油销量下跌去年食用油市场价格战不断,某一线粮油品牌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市面价格没有明显波动,粮油销售稳定。”**记者了解得知,今年延续去年局面,调和油销售继续下跌,纯种油包括花生油、玉米油等则销量稳中有升。不少消费者表示,调和油的调和比例难以让消费者觉得透明放心。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油脂,按科学比例调配制成。但一直以来,调和油市场体量巨大,但我国尚未出台统一标准,使得调和油市场产品众多,配方却不公开、不透明,消费者无法了解到调和油的营养配比,只能通过广告宣传和自己的有限认知选购。举例来说,市场上所谓的花生调和油,花生油占比大多不超过10%。但是却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为了让消费者放心,2015年伊始,鲁花集团表示将全面公开新上市的玉米、大豆、菜籽三款调和油的配方比。不过,调和油配方比公布半年,销售情况却并不乐观。在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记者遇到许多正在选购食用油的消费者,发现在购买食用调和油时仔细看配方的消费者并不多。现场的营业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如此,但在销售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看配方比的消费者在逐渐增多。独到的品质检测方式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调和油下滑非常严重,尤其在一线城市,不少家庭已完成了食用油消费升级。可以预见,纯种油销售占比仍会不断走高。”作为一家国内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鲁花集团在食用油行业不景气的环境下,保持了每年销量不低于30%的增长速度。而这都源于鲁花独有的产品检验方式。“目前,鲁花在全国统一收购价格和标准,不合格产品坚决不收购,而且在26个生产基地设备和生产工艺都是一致的,”宫兆海告诉记者,“全国各生产基地生产的油都要寄回总部,由总部工艺、研发、品控、市场等核心部门负责人从外观、内在指标等方面检测和评审。”“产品能否出厂,不能光看报表,还要通过品尝。”鲁花集团品管部部长段银琴说,鲁花集团任何一个批次的油品、调味品出厂之前,都要经过品尝和评审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评审小组将重新检测产品品质与报表是否符合。此外,鲁花还要对花生种植地进行考察,每个工厂都有30多个原料信息员跟踪花生的生长环境,给予指导种植并进行长势监控。所有收购上来的花生米,储存期不超过半个月,无论是轧胚、蒸胚、还是炒胚都有严格的指标。在生产过程中,鲁花集团“自检”与“互检”并重,每一个工序都把下一道工序当成顾客,建立起一套首尾相贯、环环相扣、相对封闭、连续回环的质量检测机制。(中国食品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