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庄农产品加工及配送基地全景每天上午10时许,遍布神州大地近500家的德庄火锅店里,有近3万名身着“德”字标识统一服装的员工们开始忙碌起来,为30万名食客准备着中午的火锅佳肴。支撑和维系这样一个庞大体系运转所需的原料来自哪里?是德庄的全国*大火锅生产基地——位于重庆南岸茶园新区的三峡库区优质农产品综合深加工生产线,以及位于石柱、万州、合川、南川、永川等区县的上万亩的辣椒、生姜、方竹笋、豆瓣产业基地及山地乌骨鸡等畜禽养殖示范基地。李德建掌门的德庄“火锅王国”,正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谱写出壮丽的诗篇。基地建设 富一方农民谁**个提出火锅要建设基地?德庄。早在2003年,德庄率先与石柱县共建10万亩“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进行辣椒科技产业开发,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还被列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李德建说:“麦当劳为什么自己去种土豆?肯德基为什么自己搞养殖场?因为拥有基地才有餐饮业的未来,要做百年企业,就要拥有坚实的原材料基地。”李德建曾提出“不抓质量,天诛地灭”,被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称为*“雷人”的口号。在李德建心里,抓质量,必须从源头开始。因为农民按传统一家一户生产的火锅原料,既没有科技含量也没有标准限制。有了基地建设,德庄与农民建立了长期关系,才有一大批专家和人员对农民的生产制定出“绿色”标准,并予以实施。继石柱辣椒基地之后,德庄还以“订单农业”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万州、合川等地建立了500万只山地乌骨鸡养殖示范基地;在綦江、巴南、江津、南川和永川等地分别建立辣椒、花椒、生姜、方竹笋、豆瓣等万亩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建立完备的原材料基地,保证了菜品的质量和对顾客的诚信,降低并稳定了原材料成本。德庄此举,在火锅行业甚至整个餐饮业兴起一股潮流——建设自己的原料基地,把整个产业链纳入自己监控之下,从而保证菜品品质。大多数重庆火锅企业都纷纷斥巨资打造自己的生产基地与加工中心,更有全国各地的不少餐馆企业效仿德庄,比如全聚德、东来顺等知名餐企都到过德庄的原材料基地和加工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如今,石柱年产鲜椒超过30万吨,顶着“中国辣椒之乡”桂冠并跻身“中国辣椒百强县”之列。谁曾想到,10年前,当有人刚开始从外地引进辣椒新品种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试种时,面积还不足1000亩。德庄的破冰之举先后吸引和带动了重庆20余家餐饮和调味品企业入驻。从2009年开始,德庄基地建设又迈上新台阶,他们与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开发建设“产品溯源系统”: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从生产计划、采购过程、库房管理至生产加工都建立完整的信息记录,从*终产品的标识上可以一直追溯到原料源头,即通过条码信息记录,可知每一袋火锅底料中的辣椒来自哪块产地、花椒来自哪块产地。该项目已申报国家“863”科研项目。标准化生产 舞转产业“龙头”谁**个提出火锅要搞标准化生产?德庄。1999年,李德建去大阳沟毛肚批发市场考察,发现供应毛肚的商人往盆里倒一种很刺鼻的**。供货商说那是“马儿”,弄得他一脸迷雾。后来李德建到处打听才知道,“马儿”原是福尔马林。由于火锅毛肚都是作坊式加工, 没有行业标准,一些不法商贩为给毛肚保鲜护脆,大肆使用福尔马林、*酸、双氧水、工业烧碱浸泡胀发。非法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成了重庆火锅的一大顽瘤。李德建吃惊又愤怒,决定研发绿色毛肚。德庄与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实行校企联姻,由德庄出资,学校出技术,研制成功了采用高分子生物酶嫩化技术的“德庄毛肚”,由此在重庆乃至全国火锅行业刮起一阵“绿色旋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以《德庄毛肚企业标准》为蓝本制订了《重庆市火锅毛肚标准》,在业界尚属**,并填补了国内火锅行业空白,成为目前**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的火锅菜品。2000年,朋友告知李德建,德庄分店的味道各不相同。怎么才能使各个德庄店的味道不走样?李德建想,只有把炒料全部标准化,将成品料发给分店,才能保证全国德庄口味都一样。2003年,德庄标准化生产的车轮正式启动。李德建迅速关闭了原来的小规模火锅底料加工厂,投资1.35亿元,在重庆南岸茶园新城区征地68亩,建成了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 的“***”项目——三峡库区优质农产品综合深加工中心。这座现代化的食品原辅材料加工基地,率先完成了火锅底料生产从传统作坊式到现代工业化的过渡。德庄的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推动了火锅底料的标准化生产,而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连锁店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统一管理。底料标准化和统一配送,既节约了加盟商的人力成本,同时也为自身迅速并成功发展连锁经营店提供了便利性和保障性条件,大大推动了德庄加盟连锁经营发展。在此后3年时间里,德庄加盟商便由17家飚升到300多家。德庄还是**个全方位导入CIS企业形象系统设计和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火锅企业。 2001年10月26日经英国国家质量保证有限公司(NQA)审核,德庄一次性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并获得认证书。ISO9001的理念核心有三条:首先是以顾客为中心,其次是产品标准化,第三是服务管理程序化、表格化。目前,德庄通过自己多年积累的实验数据和全**店抽样调查数据,探索出了*便于人们辨识的火锅汤料辣度分级标准,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不久,火锅食客便可通过辣的等级标注在餐桌上进行精确的自由取舍。十余年的标准化之路,为德庄积累了十几项科研成果、数十项发明专利,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潜龙”计划 造就行业“领头羊”谁在为人才发展造就“大蓄水池”?德庄。什么是“潜龙”计划?用时髦话说,就是选拔后备干部,造就企业人才。李德建坦诚相告:“经营企业其实就是‘经营’人。把人‘经营’好了,企业就搞好了。只有人聚才能实现财聚。 ”他强调:“在企业里,一定要让人才有上升通道。”培训学习,专业充电。德庄的培训,不间断,分层次。每年德庄都要出巨资,免费送高层前往北大、清华等知名院校攻读EMBA;中层干部则要花460个课时,前往西南大学学习管理、食品科学、食品安全等与企业相关的13门课程;而基层员工也前往职业学校学习餐饮、服务等专业知识。储备干部,量身打造。德庄有40多家直营店,随着德庄的迅速发展,店面经理会不断高升而离开。德庄采取公开招聘培训和内部选拔的办法,常年储备干部70人,采取多种方式量身打造。“**计划”,基层“淬火”。即每位部门以上的老总必须下到店里蹲点,熟悉基层了解民意,培养锻炼其解决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包括李德建也不例外。*近,他到茶园花街的一个店里就发现了包子没有蒸热的问题。德庄有两条硬性规定:一是实行“双休”;二是决不找任何理由迟发工资。正是以情聚人、以诚聚人、以公聚人,才牢牢拴住了德庄人的心。德庄的CEO周宏,*初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销售员。通过挖掘和培养,他从基层到人力资源部经理再至总经理助理到集团CEO,只用了5年时间。集团农产品公司副总经理周德才年仅30多岁,来自农村,原是德庄早期培养的一名炒料师傅,在德庄实施标准化生产时,将底料集中炒制这一攻关任务交给他。其间,公司先后送他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培训,使他迅速成长。2009年,他被评为重庆市劳模,挑起了德庄生产管理的大梁。德庄人才济济,拥有一支能承担德庄火锅应用技术研究的科技人才队伍,店面经理76名,部门以上**管理人才159名,他们成为支撑德庄“火锅王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