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沃尔玛、利群等超市看到,几乎每家超市中除了普通蔬菜,都开辟了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销售专区。与普通蔬菜大筐散装销售不同,这些蔬菜都是以3根黄瓜、4个西红柿之类的小包装为主。记者在卖场看到,一般的西红柿售价都在每千克1.6元左右,可贴了“无公害”标签的西红柿售价却达到每千克4元;而一般的白菜每千克1元钱,“绿色”白菜价格则高达每千克9元钱。 家乐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公害蔬菜的价格基本上比普通蔬菜高30%左右;而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价格是普通蔬菜的5~10倍。虽然价格较高,但绿色、有机蔬菜因为“没有农药残留,绿色营养”,还是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 “绿色蔬菜的价钱比普通蔬菜贵这么多,但看上去却差不多,万一有人拿普通蔬菜当绿色蔬菜卖,我们岂不是亏大了?绿色蔬菜进入流通领域后,它们的真假有没有相关部门监管?”5月23日,在香港中路一家超市,有市民一边选购“绿色蔬菜”,一边提出这样的疑问。 带着这疑问,5月24日,记者赶到胶州胶东镇采访了当地农民陈福利。陈福利并没有与当地绿色蔬菜基地签署协议,家里有两亩地种植普通青椒、白菜、西红柿、豆角等蔬菜。 陈福利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种植的是普通蔬菜,但邻居跟一家绿色蔬菜基地签订了种植协议,如果上面的收购任务比较急的话,邻居就会找自己从田里收点蔬菜“帮忙”,价格也比批发市场的菜贩收购的稍微贵一点,这在当地算是很正常的事情。 同时,南山蔬菜批发市场一名业户李先生也告诉记者,现在本市市郊的蔬菜,一般很少有使用剧毒农药的了,普通蔬菜也都是经得起农贸市场农残检测的,“不少商场绿色蔬菜供货不足时,也都从我们这里进货”。 而5月25日,记者在李村一家超市采访时发现,该超市销售的价格为4元/千克的“无公害”黄瓜中,有的标明产地是寿光的一家知名绿色蔬菜园区,并且加贴了无公害“GB”标志,而另一部分只有价格标签。奇怪的是,两种黄瓜的外包装如出一辙。对于这种现象,超市工作人员称,不加贴“GB”的黄瓜可能是分拣时忘记贴上标签了。同时,该超市果菜购销部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目前在绿色、有机蔬菜的辨认上确实存在一定漏洞,如果供应商一时货源不足,不能排除将绿色、有机标签贴在无公害蔬菜甚至普通蔬菜上的可能。 据了解,青岛各超市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主要以“都市乡村”、“好家”、“饭香园”等蔬菜品牌为主,但其核心种植园区的面积几乎都只有1000~1500亩,其余蔬菜则是由种植园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供应。但本市各商场连锁超市的无公害、有机、绿色蔬菜日消耗量却超过30吨,如果仅按照其中心园区种植面积计算,很难满足日常供应。 5月25日,记者采访了市农委、市质监、蔬菜办等多个相关部门。据了解,目前,本市经过认证的绿色蔬菜品牌已达10个,往往以专卖店的方式在城区销售,主要的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专卖店日交易量超过1000公斤。多方人士均称,市场上的绿色蔬菜,尚未发现有造假记录。 同时,“都市乡村”无公害蔬菜的销售人员也介绍说,他们每天供应商场的绿色蔬菜,均通过基地专门的配送中心送到各超市商场,且有销售人员登记总量。此外,公司每天还会安排2~3名工作人员在各专卖店巡视。按照台账显示,每一个品种的绿色蔬菜,均可以追溯源头,追溯到基地的产量、销售渠道等。 但记者采访却了解到,虽然关于绿色蔬菜的生产基地监管到位,但流通领域基本处于“企业自律”状态。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认证主要是一种基地认证,而非产品认证。因此,工商、质检等部门在对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进行抽检时,也缺少必要的强制产品标准为依据,只能依据普通蔬菜的农残检测标准,这也造成了这些蔬菜进入流通领域后的监管尴尬。不仅在青岛如此,我国其他大部分地方的情形也如此。